纳金网

标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经济新机遇新挑战 [打印本页]

作者: .    时间: 2012-11-1 17:13
标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经济新机遇新挑战
全球性金融危机、高涨的能源价格、严峻的环境问题,使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形态面临着愈来愈多的制约,而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使新一轮工业革命具备了现实基础。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将重塑比较优势,改变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格局,解构产业关系,革新经济地理,使全球利益分配重新洗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了“机会窗口”。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可再生能源作为全球各经济体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的融合使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也使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
  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主动顺应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瓶颈制约,在未来出现的一系列变革中占据先机,既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中资银行为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大空间的关键。
  困境中的突破: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1.传统生产方式面临瓶颈,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围绕如何重启世界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在紧缩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并对金融系统、就业市场等领域进行改革已是各方共识,但对于其是否能达成理想效果,却存在较大的分歧。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大规模流水线自动化机器生产面临着愈来愈多的制约,局限于金融、就业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传统刺激政策或许难以使世界经济再次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首先是能源方面的约束。作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能源要素,享有“工业生产的血液”之称的原油,全球总量却十分有限,过度的开采和使用将导致未来全球原油供给面临瓶颈,并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已较为客观地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1月初至2012年9月末,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WTI)原油与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分别由23.8美元/桶、24.4美元/桶上升至92.2美元/桶、112.4美元/桶,涨幅分别达到 360.8%、288%。
  其次是环境方面的约束。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在近200年来成为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但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一方面对空气、水等自然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引发各种疾病,另一方面,排向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不断强化,甚至可能导致人类遭受毁灭性打击。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全球各经济体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了多次讨论,有关碳排放控制的政策将逐步推出,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传统生产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传统生产方式与国际分工格局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长期推行“去工业化”的发达经济体在危机中遭受重创,金融、房地产这两大增长主力几近崩溃,失业率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外部需求大幅锐减以及维持高位震荡的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也使新兴经济体难以维持高速增长。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高失业率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发达经济体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试图以先进制造业重构实体经济。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来异军突起的新兴经济体也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探索新型发展道路,力图改变产业链下游地位,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
  2.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使第三次工业革命具备现实基础
  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得益于蒸汽机的发明,通过燃烧煤炭以工厂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第二次工业革命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与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过石油等能源提供动力进行大规模流水线自动化机器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如何实现呢?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往往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新能源革命使得商业贸易的范围与内涵更加广阔的同时,结构上更加整合;相伴而生的通讯革命则为对新能源流动引发的更加复杂的商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印刷技术与蒸汽机的结合、电信技术与内燃机的结合,都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从目前来看,已经深入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互联网技术与正处于快速成长过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3D打印机的发明就是这种融合的初步成果。随着融合的进一步深入,3D打印机将大规模应用推广、能源互联网也将实现能源的高效率获取与低成本传输。根据杰里米·里夫金的设想,未来人们甚至可能将各种高楼转变为小型发电厂,以分散化的方式吸收储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如在互联网上创建个人信息并分享一样,人们将实现在家庭、写字楼以及工厂自助生产绿色能源并通过外部网格式的智能分布系统与他人分享,这就使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具备了现实基础。
  幻想般的未来:改变人类社会的四项重大变革
  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使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以数字化制造为核心内容,分散式合作技术与生产方式将构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内涵。
  事实上,随着各类新软件、新工艺、机器人和网络服务的逐步普及,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未来生产活动的重要特征,从而导致工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则将终结。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
  一是能源生产与使用的变革。面临着化石能源储备数量的限制与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人们一方面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置、消费习惯、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转型,另一方面更是急切地需要开发可替代的再生能源,以保障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性。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以及生物能源已成为应用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而且随着新技术突破、及早采用新技术以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成本开始迅速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经济体产业发展的进度不同以及既得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的影响等因素,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往往享受着各种补贴及其他优惠政策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完成能源生产与使用的革新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是生产方式与流程的变革。新的生产方式将以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平台为支撑,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定制为主要特点,以保障个性化消费的实现。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制造业数字化将颠覆“铸造毛坯、切削加工、组装成品”等一系列传统的、循序渐进的生产流程,通过数字化叠加的方式,在制造流程中将最终产品快速成型,整合原材料直接以“打印”的方式将产品生产出来。
  三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全新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流程决定了未来的生产组织也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目前的生产组织方式以“集中生产,全球分销”为主要特征,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较大。在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技术下,“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将成为新生产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
  四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新工业革命使得购物消费能够在“3D打印店”里就能完成,进而大幅缩减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人们可以边消费、边生产,实现真正的体验式消费。此外,家用3D打印机也让消费者可以在家生产消费,富有个性化的自给自足或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重塑、解构与革新
  全球经济格局面临的冲击与影响
  1.重塑比较优势,改变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格局
  随着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一直以来形成的国家间比较优势将出现重大变化。
  一方面,随着新兴经济体通过低要素成本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的既有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现有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面临解体,如果未能以新的方式在未来个性化大规模定制中重新占据席位,新兴经济体将可能在全球产业链中被逐步边缘化,而之前寻找低成本要素的制造业企业重新回流发达经济体,将使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局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利用,甚至杰里米·里夫金所设想的分散化能源获取与储备方式得到推广,以煤炭、原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贸易或将不复存在。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改变全球产业分工的同时,也使加工贸易等传统贸易项目面临严峻挑战。
  2.解构产业关系,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
  传统的产业结构关系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也将面临重大变化。在前述一系列变革影响下,传统三大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线将日趋模糊化。随着数字化、高效率、高智能的新型设备承担了制造业生产流程中的大部分工作,制造业的核心内容将转向研发、设计为主,IT、物流和市场营销等也将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这意味着制造业与服务业将面临深度融合,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将被重塑。
  产业结构关系的变化,将引发就业结构、教育体系等出现一系列变化。首先,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将使劳动力逐渐脱离最终产品的生产环节,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就业岗位将大幅缩减。与此同时,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为直接生产制造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未来就业结构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将出现相应的调整。考虑到低技能的传统产业工人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降,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将面临严峻挑战,培养高技能专业服务提供者的教育,成为未来教育体系的重心。
  3.革新经济地理,全球利益分配面临洗牌
  不同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重建,必然导致世界经济地理出现相应的革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发达经济体相继提出“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继续保持在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贸易主导者的地位,而目前被誉为“世界工厂”、制造业集中地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地理的革新同时也意味着全球利益分配面临一次重新洗牌。产业结构的重塑、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发达经济体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进而主导新型装备、新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成为未来新产业链红利的主要受益者。新兴经济体如未能抢占新能源、新技术的市场先机,则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在未来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挑战与机遇:中国“世界工厂”能走多远
  1.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或受冲击,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追赶乃至在规模上超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程。截至2010年末,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4.78%增加到18.85%,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及其引发的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将可能使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受到较大冲击。
  首先,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现有比较优势或将逐步丧失。从国内来看,虽然在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入围的制造业企业达272家,但利润占比仅为25.04%,凸现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不高、附加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多方面问题。从国际来看,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特别是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
  其次,我国工业研发投入仍显不足,抢占市场先机面临较大的技术障碍。近年来,我国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0.6%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6%,但与美欧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美欧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积累的研发优势使其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其借此在相关技术的各种指标上设定的所谓国际标准,更是对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形成明显阻碍。
  第三,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战略进一步加大我国制造业推动战略转型的难度。从目前来看,美欧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一是着眼本土工业,重塑竞争优势,以出口和投资拉动制造业复苏,二是引导海外制造业回归。这一方面将使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外部需求进一步下降,企业生存面临较大考验,制造业战略转型的步伐或将明显放缓;另一方面,制造业外资企业向发达经济体转移,也可能增加国内就业压力,导致我国劳动力结构转型难度进一步加大。
  2.新一轮工业革命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机会窗口”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登上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者居上的美国、德国创造了条件。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制造业带来严峻挑战,但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机会窗口”。为此,我国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积极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
  一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促使制造业从自动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已在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环节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发达经济体先进技术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方面严重滞后,需要政策层面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二是主动适应未来发展趋势,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在产业革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轮工业革命为全球产业结构洗牌创造了条件,顺应历史趋势,抢占市场先机的经济体将在未来占据主动。能源生产与使用、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对于我国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与未来变革的趋势中寻找有效的结合点,有利于我国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加快教育体系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好人才准备。未来分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使高技能专业服务提供者的市场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增强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调整的灵活度,及时根据未来制造业对设计、IT、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优化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员工培养,将成为中国更好融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最有力支撑。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
  作者:罗宁

来源上海证券报




欢迎光临 纳金网 (http://wwww.narkii.com/club/)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