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金网
标题:
3D打印现状考:被解放的美国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死神来喽
时间:
2013-6-20 15:24
标题:
3D打印现状考:被解放的美国人
2013-6-20 15:24 上传
下载附件
(52.59 KB)
克里斯·安德森想干嘛?
伟大的克里斯·安德森,前《连线》杂志主编,“长尾理论”“免费经济”等著名的前瞻性商业科技理论的提出者。2009年他毅然辞职去一家3D打印机开发和生产厂商担任CEO。
没有人会认为克里斯·安德森对趋势的判断会出错。而3D打印在中国的现状也并不是说明安德森把3D打印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任何问题——显然,他说的是在美国的工业革命。
托中国崛起的福,美国本土的工业制造业几乎完全萎缩了。“西欧设计、美国品牌、中国制造”几乎成为了过去十年美国工业品牌的标准业务流程。在美国试图重振制造业的情况下,3D打印机是夺回高端工业产品制造的关键。
于是我们看到了来自外媒的大量翻译内容,描述3D打印技术有多么多么的奇幻。而安德森也不断在强调使用3D打印机直接输出成品——注意,不是打样,是直接用3D打印机来批量生产。
这对于打造一批made in USA的高端工业精品没有问题,也符合美国政府和财团的利益。但这种模式在中国无法复制。
因为中国有富士康。
3D打印的哲学思想
如果说3D打印的哲学思想,似乎有点玄乎。但把3D打印对于工业制造的革命描述为“无招胜有招”是完全没有问题。
3D打印的逻辑是取消所有的工艺环节,直接从图纸到成品。这种逻辑被美国看好,是因为中间工艺环节是美国无法提升的短板。
富士康是最好的案例。即便苹果在美国自己组织工厂,他们也生产不出iPhone来——至少生产不出大家手上这个样子的iPhone。这不是钱的事,而是许多关键的工艺环节的专利和技术都在富士康手里。苹果既没有量产iPhone4背板玻璃的工艺和能力,也没有量产产iPhone5蜂窝铝壳和工艺和能力。
即便苹果投入巨资和时间研发出替代富士康现有工艺的技术,如何大批量培养技术工人又成为了一个难题。
对于其他美国公司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最实际的方法就是用机器人替代技术工人,把工艺培训转化为软件开发。在这种时势下,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3D打印技术在近两年被资本和政治需求驱动下高速发展。
理论上,3D打印不需要任何工艺,连颜色都可以实现设置好,使用相应颜色的材料打印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之前我提到过的3D打印的石膏人像。去掉工艺环节使得缺乏大规模技术工人的美国也具备了在本土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的能力。
在《连线》杂志去年做的3D打印封面报道上,举了一个未必恰当的例子。其称如果要生产1000只橡皮鸭玩具,3D打印要比造模具再批量生产便宜,而如果要生产10万只,使用3D打印就不划算了。这句话也许在美国成立,但事实上,如果把这1000只鸭子交给中国人生产,算上运费还是比在美国用 3D打印便宜。
最受关注的桌面3D打印机生产商无疑是美国的MakerBot,但它的联合创始人Zach Smith目前已经退出了这家公司——目前旅居深圳,在华强北自己做了一个孵化器工作室。他是这样描述深圳的:“住在深圳就像住进一间巨型 TechShop。在这里你不需要费心学习如何使用生产工具(工厂会帮你),你只需要专心设计就能把想法变成现实。随着生产迁移,美国已经没多少小作坊能提供这些知识,很多琐事得自己摸索。深圳的工人速度更快,而且质量并不逊色。有些原本在美国需要100美元才能完成的电路板,在这里只要在淘宝上花50人民币就能买到。十倍的差价意味着试错成本降低,这样可以更早脱离电脑模拟,直接在真机上测试自己的设计,从而提升产品早期研发速度。你能上网找到任何你想要的元件,工厂也不过一小时路程。要是在美国去趟供应商的工厂,你可能得坐飞机在俄亥俄州、马里兰州和旧金山之间飞来飞去。”
所以,你明白了,为什么3D打印在中国一时半会难以形成“颠覆”——因为它PK的是中国基础工业的长板优势。在美国它可以快速弥补短板,而在中国,它必须做的比这些基础工厂更好更廉价才有机会。
按照蒸汽机火车最早跑得比马车慢这个故事,3D打印也许有一天会变革中国的制造业,但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
被解放的美国人
3D打印并非只对美国人有意义。可以看到,3D打印解放了缺乏技术工艺的美国人。但这个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谁都知道制造业的中心正在从中国转移到更加廉价的东南亚,所谓的人口红利拐点也喊了很多年了。但对于在工业一线的从业者而言,优秀的技术工人苗子确实越来越少。随着越来越多的成熟技工离开生产一线,“去工艺化”的换代在中国也终将发生——但比美国可能要晚整整一代人。
在当前,像富士康一样的超级工厂,仍在培养大量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变革制造行业格局的技术人才。这些人在技术纯熟、年龄渐长、商机恰当时,通常会离开生产一线,成立自己的小公司,以自己的专业技术组织一个小规模的车间或者作坊。无数这样的作坊形成一种群落,虽然单个作坊看似毫无竞争力,但整个群落的生产力是惊人的,它们不仅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生产流水线,也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对于品牌主来说,只要在这个群落转一圈,就可以整合出自己的产品来。
三十年前这种工业群落最成功的案例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而现在,无疑是深圳的华强北。
这种工业群落不需要3D打印——或者说,3D打印机仅仅是这个群落中某些“个体户”的专业服务之一。
但随着技术工人规模的逐代减少,一旦有一天这种群落的链条被打破,那么类似3D打印这样的不需要工艺不需要技术工人的生产方式将正式接入这个产业链中,最终把上下游吃掉。
美国没有这个过程,他们从来就没有作坊聚集的工业群落。所以当3D打印成为了一种“解决一切”的生产方案。于是,当3D打印在中国缓慢稳健地适应客户时,在美国被迅速推上了前台。
就这样,3D打印为美国人从无到有地恢复了正常的工业产能。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自主制造的工业产品将在美国本土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亲睐。而这些产品通常精致、昂贵、以千为产量计数单位——简直就是为3D打印技术量身定做的需求。
安德森想把握的,就是这一波趋势。所以他会认为应该直接用3D打印批量制作成品。
而在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力和大量待整合消化的既有产能面前,单一的3D打印技术不能解决任何宏观问题。随便某个工业单品,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产量要求,全部交给3D打印?太不现实了。不过,包括3D打印在内,更多新的生产工艺正在被开发和改进,它们将共同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搭建台阶。
欢迎光临 纳金网 (http://wwww.narkii.com/club/)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