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金网
标题:
3D电影:过于喧嚣的孤独
[打印本页]
作者:
C.R.CAN
时间:
2011-12-22 17:35
标题:
3D电影:过于喧嚣的孤独
迈克尔·贝撇开电影情节不谈,只信誓旦旦许诺:《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视觉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为了汽车人,你们多花3、5元、戴上3D眼镜是值得的。而《纽约时报》给出的评论是:这是一部荒废大脑,愚蠢到放弃尊严的爆米花作品。
《加勒比海盗4》上映,迪斯尼的期望值是票房收入的60%来自3D银幕,而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则不到47%。而在去年初,《阿凡达》在北美票房收入的85%来自3D银幕。
卡梅隆不甘落伍地修复《泰坦尼克号》,曾经的摇钱树梅开二度,3D版的票房能否超过从前?
我们该庆幸还有文德斯这样的电影人,《皮娜》让我们看到,电影能在3D的世界里走多远,将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
《赛车总动员2》的喧闹和光璨只能让它无限接近一场眼花缭乱的电子游戏。
很难想象导演迈克尔·贝会着急上火地和记者以及影评人们理论:“我的电影的视觉效果不容质疑!”他原本最犯忌人们议论他电影里铺张的视觉效果,《变形金刚》前两部上映,他每次必强调“你们不要总是盯着画面,故事才是最要紧的!”当然,他也一度痛心疾首地承认《变形金刚2》的故事千疮百孔。世事莫测,如今他转而捍卫自己制造视觉特效的能力,《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6月29日在北美公映,而一场关于“为什么要多花3、5(美)元戴一副愚蠢碍事的3D眼镜看电影”的争论自《加勒比海盗4:惊涛骇浪》上映以来就不曾停息,迈克尔·贝撇开电影情节不谈,只信誓旦旦许诺:《月黑之时》的视觉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为了汽车人,你们多花3、5元、戴上3D眼镜是值得的。
这场事先张扬的口水仗的潜台词是,北美(甚至可能更大范围)的观众对3D的信心在飞快下降,导演们尚且没有琢磨透这个昂贵的新玩具,观众已然度过了最初的兴奋期,开始疲倦了。
这远不是多花了3、5元票价的问题
5月的第一个周末,《加勒比海盗4》上映,迪斯尼的期望值是票房收入的60%来自3D银幕,而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则不到47%,为此,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分析师在他的报告里写道:“美国观众正在拒绝3D。”一部电影不足以代表全部,但其后上映的《功夫熊猫2》延续了这种温吞,只有不足45%的票房收入来自3D银幕。而就在去年初,《阿凡达》在北美票房收入的85%来自3D。当然,对比去年,整个2011年上半年北美影市表现得不给力,票房总收入下跌9%,影院上座率下跌10%,四、五月间两部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和《雷哥》的总和,不及当年同时段的一部《怪物史瑞克3》。
焦虑从好莱坞蔓延到华尔街。上月,好莱坞3D事业顶梁柱之一的梦工厂股价下跌18%,全美连锁影院Regal娱乐,股价下跌11%,行内最重要的3D技术公司RealD股价下跌24%。商业神话轻轻一戳就成了资本泡沫,行业分析师认为,如果没有一部或几部电影重新唤起观众的热情,3D这门在过去一年里蓬勃蹦跶的技术,将飞快地迎来一轮寒潮期。
紧随《变形金刚3》之后,候场上映的3D电影已经排队到年底,计有《哈利·波特7》、《蓝精灵》、真人版《丁丁历险记》,以及3D回炉的《泰坦尼克号》。工业格局迫不及待地改变,观众却更在意涨了一截的票价,无论《变形金刚3》是否如片方忽悠的“变形的电影”,生意人试图把3D技术当成一台取款机,但观众是聪明的,也是诚实的,所以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3D是必须的么?
表述的革命和生意的革命
普罗们对3D电影抱持有保留的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看电影贵了,好莱坞的大制片厂誓不能放弃3D,恰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电影更贵了。
5月18日的好莱坞聚会上,迈克尔·贝和卡梅隆一唱一和,盛赞“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充满创造的可能”。一番话说得高屋建瓴,而本质上,这两位视觉狂人是在为3D技术的电影生意赚吆喝。正像前些时候彼得杰克逊和卡梅隆唱双簧,鼓吹不远的将来电影放映片速从24格/秒加速到48格/秒,以改善3D画面的虚焦问题,而真相是,48格/秒的片速会对电影质感带来什么改变尚未有定论,但这确凿是卡梅隆技术团队的盈利业务。
这就是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技术首先服务于资本,至于技术如何改变艺术的表达,则是次要的问题。
所以,3D首先是个生意课题。普罗们对3D电影抱持有保留的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看电影贵了,洛杉矶的大制片厂誓不能放弃3D,恰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电影更贵了。如果《爱丽丝漫游奇境》临时抱佛脚地从2D转制成3D,大有赶时髦的急迫感,那之后它的高到咋舌的全球票房(影史排名仅次于《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和《蝙蝠侠:黑夜骑士》)就成了一针鸡血打进了好莱坞的心脏,行业内迅速认同了一条潜规则:最赚钱的电影一定是3D的。
如今,当华尔街的金融分析报告里写着“观众正在抵制3D电影”,但在好莱坞的计划书上,2012年底之前将至少有20部3D电影上映:《蓝精灵》和《丁丁历险记》呼之欲出;卡梅隆在拍《阿凡达》的续集,一拍就是俩;卢卡斯带头把六部《星球大战》制作成3D版,老片转制3D的症候就此传染开,卡梅隆不甘落伍地修复《泰坦尼克号》,迪斯尼公布明年上映3D修复版《狮子王》,如此种种,倒教人好奇,曾经的摇钱树梅开二度,3D版的票房能否超过从前?这结论也许苛刻,但3D电影对于好莱坞而言,是还没来得及认真探索,就被过度榨取了剩余价值。
这里有必要提一个不被人留意的细节。去年年底梦工厂的《超级坏蛋》上映,纽约的一位影评人在他的专栏里写道:这电影的剧本大胆、新锐,充满想象力,导演在影像美学上致敬了弗里兹·朗和《大都会》,但它的3D效果显得多此一举,因为导演在表述的思维上,仍然是二维的。这篇被迅速淡忘的评论里,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点出了3D技术在电影里真正的意义:电影既是技术的,更是艺术的,技术的革新是为了开阔表述的空间,而不是扼杀表达,让影像沦为反智力的消费快餐。
《加勒比海盗4》、《功夫熊猫2》和《变形金刚3》这些电影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生意的股票跌了多少百分点,更是让更多人没能窥探到3D影像的无限可能就先丧失了信心。国内年轻的电影学者“大旗虎皮”不久前在微博上提前宣判了3D电影没有前途,这观点我是不能认同的,借用辜鸿铭的一句话:三三得九没有错,做出三三得八,那是算术不精,不要怪罪到算诀。这话挪用过来,拙劣的是好莱坞内涵空洞的超级大片,而不是3D这种表述手段。为此,我们该庆幸还有文德斯和赫佐格这些电影人,《皮娜》和《遗忘的梦的洞穴》让我们看到,电影能在3D的世界里走多远,将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
当然,比《变形金刚3》被冷嘲热讽更冷酷的事实是,在好莱坞,《皮娜》或《遗忘的梦的洞穴》是没有机会出生的。
技术的诚意和冷笑话
《变形金刚3》究竟是吹破的牛皮还是诚意之作?真相比较残酷,摘录一下《纽约时报》的评论——这是一部愚蠢到放弃尊严的爆米花作品。
在上映前的电视广告里,《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广告语是:汽车人,变形!3D,变形!电影,变形!片方的各种宣传可以概括如下:情节是浮云,感官的视听效果是无敌的,这是真正的3D,童叟无欺,问心无愧,额外的票价是值得的,为了和童年记忆里的汽车人亲密接触,务必不要吝啬额外的5美元,看3D吧!
电影的出品方派拉蒙公司总裁布莱德·格雷成了卖瓜的王婆,自卖自夸:“我们把一切可能的资源投入在这部电影里。这电影制造了我从未体验过的视听感官娱乐。”副总裁罗伯·摩尔是这样说的:“观众总是会在开场半小时后纳闷:‘这电影真的是3D么?’那么《变形金刚3》一定会打消这种疑虑,让人们在离场后这样对朋友们推荐:‘这电影你一定要看3D版!’”
在《月黑之时》的拍摄过程中,派拉蒙追加投资3000万美元,最后总投资超过1.95亿美元。借用了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的制作团队,《月黑之时》的全部拍摄是用3D摄影机外景实景拍摄,迈克尔·贝刻意放慢了画面节奏,甚至耍起他很少用的长镜头和广角镜头,只为制造空间纵深感。
今年六月,迈克尔·贝亲自上阵,在官网博客上和舌战群众,强调他把技术推到了新的境界:把摄影机绑在变形金刚模型的头上拍摄混战全景;擎天柱和大黄蜂疾飞在芝加哥的高楼之间,冲向观众;飞翔的汽车人和直升飞机缠斗;摩天大楼被疯狂的机器人拦腰撞成两截……两周前,他在《纽约时报》的电话采访里这样说:“在技术上,这部电影是完美的。我们确保每一格画面都会让双眼感到惊奇。”甚至,为了让3D视效更明亮也更清晰,他恳求电影院提高银幕亮度,虽然这意味着放映机烧坏的风险指数直线上涨。
根据乐观的估计,仅在美国,如果六成以上观众选择观看3D版《月黑之时》,影片的票房总收入能轻松过亿(美元)。5月18日的一次好莱坞聚会上,派拉蒙公司播放了一段15分钟加长版片花,当场,迈克尔·贝和詹姆斯·卡梅隆唱起了二人转:“超越观众的想象力,这是电影里最让人激动的东西,这样的电影,就像一部从未经历过的冒险,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世界的门槛上。”
这段恭维吹捧的场面话甜蜜得近于肉麻了,可惜真相比较残酷,《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6月29日北美公映,《纽约时报》毫不留情地兜头浇一盆冷水:这是一部荒废大脑,愚蠢到放弃尊严的爆米花作品。
先前轰轰烈烈“技术的诚意”,成了一个很冷的笑话。
3D眼镜戴与不戴,是个大问题
戴上3D眼镜最大的好处是,周围的人认不出你是谁……
其实,《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这番事先张扬的辩白和宣传,和先前的《加勒比海盗4:惊涛骇浪》何其相似。两个月前,导演罗伯特·马歇尔就像此刻的迈克尔·贝,祥林嫂似的念叨《加勒比4》的视听感官效果是如何诱人,摄制组走遍夏威夷和多米尼加的小岛,苦筋骨劳体肤地扛着3D摄影机上山下海,只为“实景拍摄的画面质感是后期制作不能复制的”。
后来呢?电影公映,我身边却不止一个人抱怨:把3D眼镜摘了反而轻松些。这就回到那场热闹的口水仗:我们花了额外的钱,容忍了一副怎么都不算舒服的眼镜,究竟是为了看到什么?
自去年春季档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和《诸神之战》后,每一次当观众质疑3D影像“不够逼真”或“是否必要”时,创作者一定会把问题归结到技术层面。《爱丽丝漫游奇境》被诟病时,《哈利·波特7》笑了:后期合成的3D画面果然是先天不足的。《哈利·波特7》被评价“不过尔尔”时,《加勒比海盗4》在摩拳擦掌。海盗的牛皮像肥皂泡似的破掉以后,《变形金刚3》又俨然是埋伏在后的黄雀。后继的导演永远能把技术当作最好的靠山,重复着大同小异的说辞:把技术推到全新的层面,画面有了颠覆性的质感,拍摄是不同以往的,观影体验也会是新鲜的。事实上,这次迈克尔·贝在博客上滔滔不绝的论战,话题的核心仍然是技术,技术,技术!
技术是一条无限延伸的螺旋线,不可能有哪部电影呈现“完美的技术”。电影院里的观众大部分是技术的门外汉,对电影技术全无概念的女性观众抱怨“3D和2D究竟有什么区别”,或学龄儿童不耐烦地把3D眼镜摘掉,这些时候,是观众太刁太难伺候,还是,电影在商业和技术的驱动下没了方向?
在这一点上,皮克斯前后几部动画片是最好的案例。去年的《玩具总动员3》用2D拍摄,后期制作成3D,论视觉效果,它远不如之前的《驯龙高手》,也不比同期的《卑鄙奶爸》,但这不妨碍它被观众和影评人欣赏,甚至,它毫无意外地得了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皮克斯工作室是不甘于落在梦工厂之后的技术先锋,在去年底迪斯尼的第50部动画长片《长发姑娘》里,皮克斯的技术狂人们证明了他们能干脆利落地解决技术问题,然而电影真正为人称道的是用传统的画风戏仿揶揄了一把经典童话。上周末,皮克斯今年的新片《赛车总动员2》上映,技术狂飙,画面炫目,3D影像流光溢彩,却丧失了我们在《玩具总动员》和《机器人瓦利》里感到亲切的温热内核,于是《赛车2》的喧闹和光璨只能让它无限接近一场眼花缭乱的电子游戏。在技术至上的指挥棒下,皮克斯的堕落也是这么容易的事儿。
关于3D电影,技术和观影需求未必是两个同比例进退的变量,太多时候当观众抱怨3D电影,不是因为技术不够炫,恰恰是,若只有技术,根本喂不饱饥饿的电影肠胃。除非像记者和影评人们揶揄的:3D必将在***中焕发长久的青春,因为在看《肉蒲团》时,戴上了3D眼镜,周围的人就认不出你是谁了。
这远不是多花了3、5元票价的问题
5月的第一个周末,《加勒比海盗4》上映,迪斯尼的期望值是票房收入的60%来自3D银幕,而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则不到47%,为此,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分析师在他的报告里写道:“美国观众正在拒绝3D。”一部电影不足以代表全部,但其后上映的《功夫熊猫2》延续了这种温吞,只有不足45%的票房收入来自3D银幕。而就在去年初,《阿凡达》在北美票房收入的85%来自3D。当然,对比去年,整个2011年上半年北美影市表现得不给力,票房总收入下跌9%,影院上座率下跌10%,四、五月间两部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和《雷哥》的总和,不及当年同时段的一部《怪物史瑞克3》。
焦虑从好莱坞蔓延到华尔街。上月,好莱坞3D事业顶梁柱之一的梦工厂股价下跌18%,全美连锁影院Regal娱乐,股价下跌11%,行内最重要的3D技术公司RealD股价下跌24%。商业神话轻轻一戳就成了资本泡沫,行业分析师认为,如果没有一部或几部电影重新唤起观众的热情,3D这门在过去一年里蓬勃蹦跶的技术,将飞快地迎来一轮寒潮期。
紧随《变形金刚3》之后,候场上映的3D电影已经排队到年底,计有《哈利·波特7》、《蓝精灵》、真人版《丁丁历险记》,以及3D回炉的《泰坦尼克号》。工业格局迫不及待地改变,观众却更在意涨了一截的票价,无论《变形金刚3》是否如片方忽悠的“变形的电影”,生意人试图把3D技术当成一台取款机,但观众是聪明的,也是诚实的,所以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3D是必须的么?
表述的革命和生意的革命
普罗们对3D电影抱持有保留的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看电影贵了,好莱坞的大制片厂誓不能放弃3D,恰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电影更贵了。
5月18日的好莱坞聚会上,迈克尔·贝和卡梅隆一唱一和,盛赞“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充满创造的可能”。一番话说得高屋建瓴,而本质上,这两位视觉狂人是在为3D技术的电影生意赚吆喝。正像前些时候彼得杰克逊和卡梅隆唱双簧,鼓吹不远的将来电影放映片速从24格/秒加速到48格/秒,以改善3D画面的虚焦问题,而真相是,48格/秒的片速会对电影质感带来什么改变尚未有定论,但这确凿是卡梅隆技术团队的盈利业务。
这就是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技术首先服务于资本,至于技术如何改变艺术的表达,则是次要的问题。
所以,3D首先是个生意课题。普罗们对3D电影抱持有保留的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看电影贵了,洛杉矶的大制片厂誓不能放弃3D,恰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电影更贵了。如果《爱丽丝漫游奇境》临时抱佛脚地从2D转制成3D,大有赶时髦的急迫感,那之后它的高到咋舌的全球票房(影史排名仅次于《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和《蝙蝠侠:黑夜骑士》)就成了一针鸡血打进了好莱坞的心脏,行业内迅速认同了一条潜规则:最赚钱的电影一定是3D的。
如今,当华尔街的金融分析报告里写着“观众正在抵制3D电影”,但在好莱坞的计划书上,2012年底之前将至少有20部3D电影上映:《蓝精灵》和《丁丁历险记》呼之欲出;卡梅隆在拍《阿凡达》的续集,一拍就是俩;卢卡斯带头把六部《星球大战》制作成3D版,老片转制3D的症候就此传染开,卡梅隆不甘落伍地修复《泰坦尼克号》,迪斯尼公布明年上映3D修复版《狮子王》,如此种种,倒教人好奇,曾经的摇钱树梅开二度,3D版的票房能否超过从前?这结论也许苛刻,但3D电影对于好莱坞而言,是还没来得及认真探索,就被过度榨取了剩余价值。
这里有必要提一个不被人留意的细节。去年年底梦工厂的《超级坏蛋》上映,纽约的一位影评人在他的专栏里写道:这电影的剧本大胆、新锐,充满想象力,导演在影像美学上致敬了弗里兹·朗和《大都会》,但它的3D效果显得多此一举,因为导演在表述的思维上,仍然是二维的。这篇被迅速淡忘的评论里,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点出了3D技术在电影里真正的意义:电影既是技术的,更是艺术的,技术的革新是为了开阔表述的空间,而不是扼杀表达,让影像沦为反智力的消费快餐。
《加勒比海盗4》、《功夫熊猫2》和《变形金刚3》这些电影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生意的股票跌了多少百分点,更是让更多人没能窥探到3D影像的无限可能就先丧失了信心。国内年轻的电影学者“大旗虎皮”不久前在微博上提前宣判了3D电影没有前途,这观点我是不能认同的,借用辜鸿铭的一句话:三三得九没有错,做出三三得八,那是算术不精,不要怪罪到算诀。这话挪用过来,拙劣的是好莱坞内涵空洞的超级大片,而不是3D这种表述手段。为此,我们该庆幸还有文德斯和赫佐格这些电影人,《皮娜》和《遗忘的梦的洞穴》让我们看到,电影能在3D的世界里走多远,将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
当然,比《变形金刚3》被冷嘲热讽更冷酷的事实是,在好莱坞,《皮娜》或《遗忘的梦的洞穴》是没有机会出生的。
技术的诚意和冷笑话
《变形金刚3》究竟是吹破的牛皮还是诚意之作?真相比较残酷,摘录一下《纽约时报》的评论——这是一部愚蠢到放弃尊严的爆米花作品。
在上映前的电视广告里,《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广告语是:汽车人,变形!3D,变形!电影,变形!片方的各种宣传可以概括如下:情节是浮云,感官的视听效果是无敌的,这是真正的3D,童叟无欺,问心无愧,额外的票价是值得的,为了和童年记忆里的汽车人亲密接触,务必不要吝啬额外的5美元,看3D吧!
电影的出品方派拉蒙公司总裁布莱德·格雷成了卖瓜的王婆,自卖自夸:“我们把一切可能的资源投入在这部电影里。这电影制造了我从未体验过的视听感官娱乐。”副总裁罗伯·摩尔是这样说的:“观众总是会在开场半小时后纳闷:‘这电影真的是3D么?’那么《变形金刚3》一定会打消这种疑虑,让人们在离场后这样对朋友们推荐:‘这电影你一定要看3D版!’”
在《月黑之时》的拍摄过程中,派拉蒙追加投资3000万美元,最后总投资超过1.95亿美元。借用了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的制作团队,《月黑之时》的全部拍摄是用3D摄影机外景实景拍摄,迈克尔·贝刻意放慢了画面节奏,甚至耍起他很少用的长镜头和广角镜头,只为制造空间纵深感。
今年六月,迈克尔·贝亲自上阵,在官网博客上和舌战群众,强调他把技术推到了新的境界:把摄影机绑在变形金刚模型的头上拍摄混战全景;擎天柱和大黄蜂疾飞在芝加哥的高楼之间,冲向观众;飞翔的汽车人和直升飞机缠斗;摩天大楼被疯狂的机器人拦腰撞成两截……两周前,他在《纽约时报》的电话采访里这样说:“在技术上,这部电影是完美的。我们确保每一格画面都会让双眼感到惊奇。”甚至,为了让3D视效更明亮也更清晰,他恳求电影院提高银幕亮度,虽然这意味着放映机烧坏的风险指数直线上涨。
根据乐观的估计,仅在美国,如果六成以上观众选择观看3D版《月黑之时》,影片的票房总收入能轻松过亿(美元)。5月18日的一次好莱坞聚会上,派拉蒙公司播放了一段15分钟加长版片花,当场,迈克尔·贝和詹姆斯·卡梅隆唱起了二人转:“超越观众的想象力,这是电影里最让人激动的东西,这样的电影,就像一部从未经历过的冒险,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世界的门槛上。”
这段恭维吹捧的场面话甜蜜得近于肉麻了,可惜真相比较残酷,《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6月29日北美公映,《纽约时报》毫不留情地兜头浇一盆冷水:这是一部荒废大脑,愚蠢到放弃尊严的爆米花作品。
先前轰轰烈烈“技术的诚意”,成了一个很冷的笑话。
3D眼镜戴与不戴,是个大问题
戴上3D眼镜最大的好处是,周围的人认不出你是谁……
其实,《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这番事先张扬的辩白和宣传,和先前的《加勒比海盗4:惊涛骇浪》何其相似。两个月前,导演罗伯特·马歇尔就像此刻的迈克尔·贝,祥林嫂似的念叨《加勒比4》的视听感官效果是如何诱人,摄制组走遍夏威夷和多米尼加的小岛,苦筋骨劳体肤地扛着3D摄影机上山下海,只为“实景拍摄的画面质感是后期制作不能复制的”。
后来呢?电影公映,我身边却不止一个人抱怨:把3D眼镜摘了反而轻松些。这就回到那场热闹的口水仗:我们花了额外的钱,容忍了一副怎么都不算舒服的眼镜,究竟是为了看到什么?
自去年春季档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和《诸神之战》后,每一次当观众质疑3D影像“不够逼真”或“是否必要”时,创作者一定会把问题归结到技术层面。《爱丽丝漫游奇境》被诟病时,《哈利·波特7》笑了:后期合成的3D画面果然是先天不足的。《哈利·波特7》被评价“不过尔尔”时,《加勒比海盗4》在摩拳擦掌。海盗的牛皮像肥皂泡似的破掉以后,《变形金刚3》又俨然是埋伏在后的黄雀。后继的导演永远能把技术当作最好的靠山,重复着大同小异的说辞:把技术推到全新的层面,画面有了颠覆性的质感,拍摄是不同以往的,观影体验也会是新鲜的。事实上,这次迈克尔·贝在博客上滔滔不绝的论战,话题的核心仍然是技术,技术,技术!
技术是一条无限延伸的螺旋线,不可能有哪部电影呈现“完美的技术”。电影院里的观众大部分是技术的门外汉,对电影技术全无概念的女性观众抱怨“3D和2D究竟有什么区别”,或学龄儿童不耐烦地把3D眼镜摘掉,这些时候,是观众太刁太难伺候,还是,电影在商业和技术的驱动下没了方向?
在这一点上,皮克斯前后几部动画片是最好的案例。去年的《玩具总动员3》用2D拍摄,后期制作成3D,论视觉效果,它远不如之前的《驯龙高手》,也不比同期的《卑鄙奶爸》,但这不妨碍它被观众和影评人欣赏,甚至,它毫无意外地得了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皮克斯工作室是不甘于落在梦工厂之后的技术先锋,在去年底迪斯尼的第50部动画长片《长发姑娘》里,皮克斯的技术狂人们证明了他们能干脆利落地解决技术问题,然而电影真正为人称道的是用传统的画风戏仿揶揄了一把经典童话。上周末,皮克斯今年的新片《赛车总动员2》上映,技术狂飙,画面炫目,3D影像流光溢彩,却丧失了我们在《玩具总动员》和《机器人瓦利》里感到亲切的温热内核,于是《赛车2》的喧闹和光璨只能让它无限接近一场眼花缭乱的电子游戏。在技术至上的指挥棒下,皮克斯的堕落也是这么容易的事儿。
关于3D电影,技术和观影需求未必是两个同比例进退的变量,太多时候当观众抱怨3D电影,不是因为技术不够炫,恰恰是,若只有技术,根本喂不饱饥饿的电影肠胃。除非像记者和影评人们揶揄的:3D必将在***中焕发长久的青春,因为在看《肉蒲团》时,戴上了3D眼镜,周围的人就认不出你是谁了。
来源:3D中国
作者:
菜刀吻电线
时间:
2012-1-26 23:22
龙马精神 神采奕奕 一帆风顺 顺理成章 章月句星 星罗棋布 步步高升 升官发财 财源广进 泰然自若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
作者:
tc
时间:
2012-2-7 23:20
“再次路过……”我造一个-----特别路过
作者:
晃晃
时间:
2012-3-14 23:24
既来之,则看之!
作者:
tc
时间:
2012-4-17 23:34
楼主收集的可真全哦
作者:
菜刀吻电线
时间:
2012-6-7 23:25
佩服,好多阿 ,哈哈
作者:
C.R.CAN
时间:
2012-7-28 23:20
真不错,全存下来了.
作者:
C.R.CAN
时间:
2012-8-13 23:50
有意思!学习了!
作者:
菜刀吻电线
时间:
2012-10-2 23:22
呵呵,很好,方便罗。
作者:
奇
时间:
2012-12-2 23:24
俺是新人,这厢有礼了!
作者:
菜刀吻电线
时间:
2012-12-9 23:20
再看一看,再顶楼主
作者:
tc
时间:
2013-2-18 00:00
水……生命之源……灌……
欢迎光临 纳金网 (http://wwww.narkii.com/club/)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