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9-15
- 注册时间
- 2011-7-1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50625
- 纳金币
- 53202
- 精华
- 32
|
“以志钓情”有助你正确抉择
上篇博文我们介绍了“以事钓情法”:
可通过对象应对事情的不同反应行为,来判断对象的真实意图或实力潜质。
本文则继续介绍“钓情七法”之四“以志钓情法”。
以志钓情法:
定义:可通过对象志向,兴趣爱好等,来判断对象真实的内心世界。
特点:特别擅长于在管理中的选人、用人和沟通时机把握上的运用。
志向、兴趣对于事情的成败,是非常关键的。
鬼谷子特别强调:
道(法则)、术(技巧)、时(时机)相成(配合恰当),则言听事成。
很多钓情高手,在看似机会的时候,却按兵不动,不出招,就是因为时机不对。
这个时机,很多时候,就是和对象的志向、兴趣有关。
案例分享:
战国时著名的智慧大家淳于髡刚到了魏国时,经朋友推荐,受到梁惠王两次接见。
可是,淳于髡在这种于常人而言,千载难得的机会中,却几乎一言不发。
事后,梁惠王十分不解,就差人询问,回报说:
淳于髡善于“承意观色(钓情法)”,之所以在接见时沉默不语,是因为他在钓情之后,因为发现惠王心神不定,一直在思考驾车打猎、音乐娱乐之类的事情,当时的兴志不在于谈论国家大事,故而不语。
惠王听后,十分惊讶,
坦然承认第一次接见时,恰好有人献上了一匹好马;第二次时,又有人进献舞伎,所以自己两次都心不在焉。
惠王感叹淳于髡“诚圣人也”,再次接见了淳于髡。
两人一连交谈了三天三夜而毫无倦意。
梁惠王对淳于髡的才学十分佩服,想任他为卿相,
但淳于髡因“以志钓情”梁惠王,发现其心无大志,非明主,而坚决推辞不就 。。。
思源评:
“以志钓情法”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实用,一般用于如下二个领域:
1. 管理中的选人、用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伍。
上述案例中,淳于髡虽然深得梁惠王赏识,却坚决推辞相职,这就是大智慧:
有舍有得,淳于髡因而善始善终,保全了美誉,最终在历史上奠定了地位。
所以,不管你是选择下属,还是选择上司,
与你的志向是否吻合,是你要非常关注的一个存亡门户。
上司想提拔下属,担心下属的敬业度,是否合适?甚至是否有野心造反?
除了必须的专业技能硬指标考核外,
下属的“志向”量权,也是一个关键KPI,有机会是一定要钓一钓的。
不过,世间万物都存在阴阳转换:
“以志钓情法”虽然经常被上司用来考核下属,
不过,遇到同样深知“钓情法”奥妙的下属,这招反过来,却也可以被下属所用。
王翦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这样一位高手。
当时,秦始皇为伐赵,决定起用已退休的王翦。
王翦要六十万兵,秦始皇认为没必要,派其他大将去伐,结果大败。
于是,秦始皇被迫答应王翦,给六十万兵,再请王翦出山。
王翦领兵出发时,发现秦始皇眼神闪烁不定,有疑虑之色,
但却故意沉默寡语,没有和王翦畅言交流。
王翦顿觉大事不妙:
君主对自己有疑却不问,是最糟糕的情况,
一旦疑虑深了,或有人进谗言了,必大祸临头。
为此,王翦深思熟虑后,决定用“以志钓情法”救自己一命。
于是,王翦领兵一到边界,就向秦始皇要求封赏土地,
秦始皇很高兴答应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敌情侦查后,
王翦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决定暂时不开战,却又向秦始皇要了更多封赏。
王翦身边的亲信将领不解问:
“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这么多封赏干吗”?
王翦答:
“秦国全国的军队现在都在我手上,
如果我不多要些封赏,表明一下自己的兴趣志向,大王还怎么能安心睡得着觉呢……”
最终,王翦在秦始皇的全力支持下,顺利攻下赵国。
2. 沟通时的时机把握。
子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盲目)。
在上述案例中,淳于髡两见梁惠王,钓情后而不言,这是非常明智的。
如果淳于髡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进谏,而梁惠王当时的心思兴致,又不在于此,一定会虚与委蛇,应付了事,对淳于髡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最终,淳于髡看似紧紧把握了机会,其实是失去了机会。
这点在日常管理中,是非常要注意的。
曾一个学员在现场互动中提问:有次,我忙了个通宵做了一份非常好的报告,而且在格式上对公司原有繁琐的格式做了变革,将十几页的内容,用一张纸表现出来了(老总最近一直强调要报告精简,最好一张纸讲清楚)。我很兴奋,一早就去给老总汇报,没想到老总看都不看,就要我依然用以前的格式汇报,这让我很郁闷。。。。。
这其实就是一个需要“以志钓情”的典型案例:
老总当时的志向,应该不在内容,而在于自己早已熟悉看惯了的形式,
至于简洁不简洁,当时而言,对老总并不重要,并不是他首要关心的。
所以,这位学员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在汇报前一定首先要“以志钓情”一下:
明确老总当时的志向到底在于“形式”,还是“简洁”,然后再对症下药。
今天的“以志钓情法”知识点,就讲解这些。
明天,我将讲述第五个钓情法:“以视钓情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