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10-8
- 注册时间
- 2010-12-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4150
- 纳金币
- 76544
- 精华
- 23
|
本论文跟大家分享的是:基于角色造型的3D动画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探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要素、系统化的三维角色造型设计要素及其理论。运用系统设计方法论与符号学的方法论,分析三维角色造型设计要素构成;剖析现有优秀的设计题材与成功案例,发现角色设计之基本规律,推动三维动画角色设计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3D;角色;造型;设计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0-0162-02
作者简介:俞进福(1965-),男,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3D动画、动漫、效果图制作、渲染算法等。
一、三维动画角色造型系统的理论基础
(一)三维动画的定义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三维动画就是在三度空间中创作的立体形象及其运动的动画。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
(二)角色造型分类角色造型设计既要有角色外在的形体设计,更为关键的是角色的性格气质等潜在的特征。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应具有卡通的特点。角色造型设计用得较多的是写实类的造型设计,传统动画片多为写实的造型。
写实类造型又可扩展为两类:一类是纯写实的,如国产动画片《小蛾蚌找妈妈》,美国影片《白雪公主》与《花木兰》等。这一类动画角色的造型基本都是提炼人物的原型,然后稍作艺术修饰;另一类是形体造型设计,形体造型比较写实但它和真实的人物有较大区别,比如《大闹天宫》及《人猿泰山》等。
二、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要素符号化分析
动画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包括造型、动作、语言、绘画和声音等表现手段。这些手段以不同的方式集中表现在动画形象上,构成了动画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信息传播越来越趋向图形化、动态化、互动化的时代,动画形象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和审美要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动画形象也以其视觉传达的世界通用“语言”形式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因素。动画形象本身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我们可以把三维角色动画造型视为一个传承文化的系统符号组成。系统在自然辩证法中,同“要素”相对,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这个系统从人、社会与自然中衍生而来,分成若干子系统,通过一定的有机结合,输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最终再由人来评价这个系统的功能性。而如何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彼此关系,则需要运用系统论的设计思想。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研究对象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的科学方法。在进行三维角色造型设计时,我们往往从要传达的一个符号信息入手,通过对符号信息的分析将结果分解到不同的要素之中,然后再将各自系统的要素进行细分,理清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整合(这个整合过程中始终处于人的评价体系之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视角色造型为研究的系统,角色性格要素、角色形体要素、角色表情要素、角色动作要素、角色声音要素为子系统。通过对各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彼此联系、彼此作用的研究,分析各要素整合的方法与原则,从而得出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三、角色内涵设计要素(一)性格要素斯坦尼克拉夫曾用几句话阐明了表演艺术的基本法则是“一切演员———形象的创造者,毫无例外的都应该再体现和性格化”。而我们所进行的动画角色设计犹如表演,是我们设计创造出的一个角色,我们的目的是使角色从剧本中走出来,让观众亲近、理解。当然,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我们要在对剧本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角色造型。英国19世纪的演员麦克雷蒂曾说,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真髓。我们在设计角色造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去理解角色,去抓住角色性格的基调,即抓住角色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思想,抓住其个性特点。设计者对角色的理解与感受的深浅直接决定着角色创造的成功与否。实际上,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角色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高尔基说过:“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正因为有不同的性格,动画里的角色才会有血有肉;角色之间相互对比、相互辉映,从而构建动画的灵魂。因此,能否把握好角色的性格对影片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形体要素形象总是符号的存在。
动画角色造型是符号的集合。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指出,人类文化是各种符号现象。作为特殊创作艺术门类的动画也是一种符号集合。语言学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各布森曾明确提出:“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显然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而动画正是这样一种视听语言系统,动画作品中的动画角色造型是主要的符号。可以说,动画作品的听觉和视觉符号的设定和意旨都通过动画造型符号系统这一连贯的整体集中表现出来。动画角色造型是通过再现,即对真实形象的仿制生产出的符号系统。
比如,我们要想塑造一个“勇敢的动画造型”,就需要加入勇敢性的文化符号,因为动画造型中包含着符号。可以说,成功的、经典的动画形象,其文化符号是充盈的,是以最合适的阅读视角形成的。动画造型的意义也由其符号产生,“有意义的符号,既属哲学或符号学层面的运思,又为传播学的有关探索设定了论域,这就是对人类传播而言有意义的符号。”我们可以运用几何形体概括法把角色造型的图形符号的喻意融入形体语言之中。例如:正面角色的造型,在图形符号上来说,女性多使用圆形和优美的曲线造型,因为圆形在视觉上显得完满、饱满、充实。这种圆形元素大量运用在仙女、精灵之类的造型上,给人善良、可信赖的心理印象。曲线是一种富有柔韧性的线条,既给人一种流动、回转、曲折的形态美,同时又形成一种舒展、活泼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长发”女性形象就是完全运用曲线塑造,圆润的笔触使长发看起来十分舒展轻盈,显示出女性温柔优雅的气质,因此动画中女主角都可以采用优美的曲线造型,只在细节刻画上显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在男性角色造型方面,多采用长方形和挺拔的直线条。长方形在视觉效果上较为稳固,给人以坚定、坚强、可靠的感觉,因此动画片中的男主角特别是英雄人物基本上都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英俊的长方形脸;直线条给人以挺拔、稳定、刚直的力量感,用来描绘男子强壮、潇洒的身材,表现一种阳刚之美,与那些等待解救的娇柔公主形成一种对比。对于反面角色的设计,则在设计中加强线条的锐利感。
(三)表情要素动画角色
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是参照客观现实中的物象,或者根据现实物象进行综合和扩展。在表情设计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角色的写实性,另一方面要符合动画表演的特殊性。进行角色表情设计时,要大量参考现实实物。角色的表情设计要符合角色本身的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角色特征的关键帧的表情。相由心生,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研究真人眼睛的照片,我们发现其中的关键在于眼睛不同的变化。把人物的脸、眼睛和眉毛配合起来,通过脸部肌肉的协调,眼睛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借以表现不同的表情。角色可以通过自己眼睛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如果动画中的人物的眼睛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它看上去就如同一个模型或人偶玩具。迪斯尼曾说,“观众总会关注角色的眼睛,如果要让动画角色更有说服力,那么就需要在这个技术工作上投入金钱和时间。”肯安德森也说,“这个人物既然已经被赋予了生命,那么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让它有能力去眨眼睛来传神,否则就不能说是给予了它真正的生命力。”角色的表情通常是一个脸部器官的协调关系,眼神或其他任何一个单一的表情都不可能准确传达动画角色的意图。为了达到各个表情之间的统一性,各个器官需要紧密地产生相互关联,通过角色的脸部来传达表情。
(四)动作要素
理查德·威廉姆斯曾说,“如果传统动画是绘画的延伸,那么电脑动画可以视作木偶戏的延伸,即高科技的木偶。二者都要解决角色表演的动作、重量、节奏和认同的问题”。福建泉州有传统的提线木偶戏,在这古老的傀儡戏中,傀儡演师的表演十分强调一个重要的表演理念———傀儡意念。所谓“傀儡意念”,是指“以舞台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为特征、以准确把握傀儡戏自身艺术规律为依据的一种独特的创作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借用这一表演理念,即动画师在进行动画创作时必须认真研究“角色性格思维”,发挥想象力,在剧本的基础上,从“角色性格思维”出发设计角色的动作,这样才能使三维角色的表演贴切剧情且富有生气。当然,践。为此,要改善高校学生参与实践的环境,引导其投身于各种社会政治实践中,以摆脱网络空间政治认知过程的虚拟化和模本化倾向。这里,一是要在实践中习得政治知识。政治知识不仅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某种信息载体中,而且隐含在一定社会政治结构和政治活动过程中。对于后者,只能在实践中通过主体性的方式去掌握。二是在实践中磨练政治技能。政治技能作为政治生活的技术技巧,特别需要通过主体直接从事政治活动,在参与中去体会。三是在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主体可以根据参与政治生活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矫正错误认识,加深对政治世界的了解。只有习得了政治知识,提升了政治技能,积累了政治经验,才能由此锻造主体的政治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说到底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科学地观察、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赢得他们对指导思想、执政党、国家、民族以及制度政策等的政治认同,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和独特之处。
总之,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面对的课题就是任何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认同,为此,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教育的活动,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以及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培养、巩固和提高高校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怎样使学生在政治上由一般服从上升到认同。强调对高校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由情绪上升到理智,比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不能仅仅停留于情绪上的认可,而应当经由冷静的思考,上升为理智的认同。即使对于社会各种弊病提出严厉批评,也应该是冷静的、实事求是的、建设性的。二是由一般的接受、服从上升到政治认同、政治觉悟。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上有一个的变革,要求高校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要求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参与度,将高校学生由政治上的被动接受客体转变为能动建设主体,自觉融入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之中,并为之做出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
[2]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4]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
更多3D动画论文分享尽在web3D纳金网http://www.narkii.com/
|
|